我最早的記憶應該是在二周歲時。我是公元1948年9月26日出生在河南省南樂縣吳家屯村的一個書香門弟的家庭。老爺爺是清朝的舉人,爺爺是晚清的秀才。都是教了一輩子的私塾。我曾记得,我祖父家是一个比较大的四合院,分三个阶梯。最高处是祖父、祖母和五叔居住的三间堂屋。屋顶是清一色的坝砖(是直径在30厘米左右、厚度在2厘米左右的青色方砖)。石灰勾缝。这样的堂屋,在十里八村是少见的。其优点是,不用年年维修抹屋顶,也不用下雪天扫屋顶,更不用大雨天惦记着屋子漏雨。另外,夏天打的小麦,可以在屋顶上凉晒,也不用人看守。免受牲畜的祸害和糟蹋。
我家住在中间的阶梯上,一连7间。中间的一间屋是过道和磨道。所说的过道是通过这间房可以到最低处,大约有两亩地的果园。果园中有杏、桃、梨等果树。杏树一般都是在端午节前后相继成熟。紧接着就是桃树的果实开始成熟。其中我记忆最深的是有有棵大杏树,在秋天果实才成熟。我可以爬在杏树的最上方,挑最好的杏吃,但是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的爷爷吃,深得祖父的喜爱,我也非常的惬意。所以这棵大杏树是镇园之宝。
此时梨树的果实也先后成熟了 ,其中有一棵,头一年挂果,树干只有大拇指粗,挂了八个果,每个都有蒜缸子大小,深得喜爱。果实还没有完全成熟,在一个夜里,被贼全部偷光。
由于我家虽然是书香门第,可是我的父亲和三叔一个大字不识。成年后就给村中的地主当长工。四叔1937年,16岁就在天津参加了地下党,49年家乡解放,音讯皆无。祖父当时就说,此人可能不在人世了。五叔和六叔年纪尚小,和祖父、祖母一起生活。我大爷和我三叔,还有我家都分出来,另立门户。我家就住在第二阶梯过道右侧的一间土屋中。我在二岁时,母亲怀中抱着我,哭的十分伤心。究竟是什么原因,使母亲痛哭,我是不知道的。一直到母亲故去,也没有提起和问过此事。
后来,我们分得了地主的四合院的两间瓦房和三间平方。四合院的正房是带走廊的三间大瓦房,被吴尤贤分去了,因为他是村中的主要干部。当时我的母亲是村的妇女主任。我大爷是村的总支书记。所以在分房的问题上还是得到了优先考虑。
(未完待续)
评论